近年来,宁夏盐池县跳出“照本宣科”“单向灌输”的传统模式,以创新思维搭建教育平台、丰富教育载体、延伸教育触角,通过“多维赋能”让党员教育既有“深度”又有“温度”,既接“地气”又聚“人气”。
线上线下齐发力,教育触角无死角
“以前忙农活没时间参加集中学习,现在手机上就能看党课,还能随时回放,太方便了!”盐池县青山乡的党员路宏点开推送的“微党课”,感慨党员教育越来越贴心。
这背后,是盐池县构建的“线下阵地+线上平台”全覆盖教育网络。线下,9所乡镇(街道)党(工)委党校拔地而起,24个依托滩羊、肉牛等特色产业的实训点星罗棋布,“县党校——乡镇党校——现场教学点”三级体系让党员在家门口就能上“实景课”;5条红色党性教育、乡村振兴精品研学线路,更是把课堂搬到了田间地头、产业基地。线上,“盐池党建网”“先锋盐池”等平台开设11个特色专栏,10余门党的创新理论“微党课”精准推送,流动党员、年老体弱党员再也不会因“赶不上”而“掉队”。截至目前,线上专栏点击量超15万次,线上线下累计培训党员超2万人次,真正实现了“学习不掉线、教育不断档”。
红色基因融课堂,沉浸体验入人心
“重走十公里行军步道的那一刻,脚踩在当年战士们走过的土地上,听着讲解员讲述宁夏工委旧址在唐平庄的故事,才真正体会到‘初心’二字的重量。”走完“十公里行军步道”体验课的党员李浩,至今对那场沉浸式教学记忆犹新。
盐池县深挖本地红色富矿,让沉睡的红色资源变成鲜活的教育教材。李塬畔中共盐池县委旧址、唐平庄宁夏工委旧址等7处教学点串点成线,重走长征路、红色记忆路等9门特色课程生动鲜活,“行走的党课”让党员在实地实景中触摸历史、感悟精神。为了让课程更对“胃口”,盐池县还组建了200余人的“师资库”,既有区市党校的理论专家,也有懂技术的“土专家”、能带富的“田秀才”,推行“点单+配菜+下单”模式,按需施教。今年以来,全县红色教学点接待党员干部群众超4万人次,开展现场教学600余场次,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融入血脉。
学用结合见真章,服务群众显担当
“学完理论就去实践,帮居民协调解决了楼道灯不亮的问题,这种学习才叫有意义!”在社区参与“微网格”治理的党员张磊,对“理论+实践”的教育模式赞不绝口。
盐池县始终坚持“学”与“做”无缝衔接,把党员教育课堂延伸到服务群众第一线。“局长讲坛”“党务干部讲党务”等43期活动,让理论学习走深走实;“微网格”治理、“红色物业”观摩、认领“微心愿”等实践活动,让党员在为民服务中练本领、长才干。目前,全县120余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已活跃在城乡各个角落,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0余件。从课堂上学到的“理论养分”,最终化作了群众看得见、摸得着的“民生温度”。
如今,盐池县的党员教育正以“多维赋能”的活力,让每一名党员在学习中强党性、在实践中长本领,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“红色动力”。(宁夏新闻网记者 张海莹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)